大清铜币价值是多少?
这个问题,我2016年回答过,现在看,一点不过时 先说结论,大清银币,真品,完品,保真有证的情况下,目前市场价格在500元左右一枚(以下价格引用自博宝网),这里只讨论普通版,极品、样币除外; 大清铜币,真品,完品,无交易记录,目前市场价一般在30元——50元一枚,视版本而定。
再来说原理,判断一枚钱币的价值的原理有两个,一个是年代,一个是存世量,当然还会有其他影响因素,比如工艺等,但是这两个理由够了。 先来看年代,从铸造时间上看,大清银币始铸于光绪三十年(1904),清廷为了筹办庚子赎罪款而设“户部度支部”,负责管理全国的财政税收及预算决算,并统一发行货币——“大清金币”。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二月,共铸成“大清金币”2000枚,以供宫廷费用。但随后发现这笔资金流失严重,难以监管到位,因此被下令停止铸造。 “大清铜币”系光绪三十二年(1906)开始造币,一直到宣统三年止(1911),共计十四个年份。其中,部分版本由于流通时间较短,品相好的极为稀少,市场估值达数十万元一枚,堪称“天价”。
再看存世量。一般来讲,文物界评判一件文物的价值,会参考三个要素,即文化意义、艺术价值和数量。其中,数量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这就像人们去饭店吃饭,如果一家店饭菜做得特别好吃,可是数量上却非常少,那么即使花很高的价钱也能让人接受,因为这毕竟物有所值嘛!反之,假如一家店的饭菜并不怎么好吃,可是一大堆人能排着队去买,难道这是物美价廉的象征吗?显然不是,这是因为该店的饭菜确实数量不少。所以说,一枚古钱币的价格很高,另一枚古钱币的价格很低,往往是因为其数量多寡的原因导致的。
综上两点原因,大清银币价格高,而铜币则“便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