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黄皮怎么鉴别?
黄皮并不是一种颜色,而是一种存在于翡翠表层内的致色物质的存在状态与分布状况的统称,其形成的条件不同,在翡翠中的形态也不同,导致最终呈现出的外观色泽也不尽相同,因而有黄皮玉纸、鸡油黄表皮、黄皮脱沙、铁锈筋等不同的区分方式与表现形式。 其中最具价值的当属黄皮脱沙翡翠,也称为黄雾或黄沙皮,它指的就是翡翠原石的外皮呈黄色的砂粒状风化层,当用手触摸时会有酥松感;这种外表皮下的肉质,大多已经被黄色风化壳所包裹,只有少部分还保留着绿色的肉质,但是一旦将表面风化的皮壳剥落之后,就会露出内部翠绿的肉质来!所以它的价值也非常高。
一、黄皮的形成原因 黄皮的成因非常复杂,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
1、原生翡翠形成过程中,翡翠中的铬元素富集在翡翠的裂隙和缝隙中,在风吹雨打作用下,部分铬离子溶解出来并随着雨水沿着裂隙向下渗透,最终在翡翠的外围形成了黄色的氧化铬薄膜。
2、次生翡翠形成过程,主要是由于硬玉矿物的风化作用使翡翠产生裂隙,铬离子被带入裂隙中发生沉淀,进而形成了“黄色氧化物”薄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黄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两种原因都导致了翡翠表面出现了一层薄薄的膜,但它们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的。首先,原生黄皮是因为铬离子的富集而形成的氧化薄膜,因此这种黄皮颜色相对较深,多为土黄色至棕黄色,而且会紧紧的附着于翡翠的表面,难以剥离;其次,次生黄皮则多是在翡翠受到外力影响而出现裂痕后,翡翠中渗入了外界的铁元素所致,这种铁皮的颜色则较为浅淡,且极易脱离翡翠的本身。
二、如何鉴别黄皮?
1、皮壳特征:根据黄皮原石的皮壳情况大致可以分为:蜡皮、黑乌纱/干白皮、黄酥皮、铁锈皮等等…… (1)蜡皮:皮壳表现较薄,蜡质感强。 (2)黑乌纱:皮壳较厚,灰黑色调为主。 (3)黄酥皮:皮壳较薄,橘皮现象明显,皮色偏嫩,微透明或者不透明。 (4)铁锈皮:皮表有明显的铁锈痕迹,色调以红褐为主。 2、水头与结构:一般来说,黄皮种水的范围可大可小。若只是浅浅的一层薄皮,那么种水可能只会略逊无色翡翠一筹,若是黄翡种质细腻水润的话,其实已经可以算的上是上品了~ 而对于黄皮来说,它内部的颗粒大小与结构紧密程度对水头的发挥也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黄皮种质细腻,内部的颗粒细小且排列有序的话,那么这种黄皮种翡翠的水头也会比较好一些。反之,若果黄皮内部的结构疏松,则会影响翡翠的水润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