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沙书法家是谁?
“淘沙”这个称谓是书界里一个特别的存在,关于他的故事和传闻也是林林总总、异彩纷呈的。有人曾说,“淘沙不是一个人,是一种风格,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标志。他让所有人都看到,一个普通的农民,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也可以成为一个拥有自己的风格的书法家。” 这些话虽然有些过誉,却也有几分道理。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话用来形容淘沙再合适不过了。
1956年,陶哲轩出生在江苏如皋一个叫作高杨庄的乡下,这里是明代文学家兼书画家宋克故里。
尽管家庭殷实,父亲还是希望儿子能够继承祖业,多读一读古人的书,家里边不仅藏书丰富,还请了老师教陶哲轩读书写字。然而,这个小村庄里却并不缺少对文字有浓厚兴趣的孩子,他们的父辈大多是私塾里出来的,因此对于汉字结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这些孩子中,有个姓高的叫作高晓平(后改名为高小奇),他从小天资聪慧,记忆力超强,而且非常喜爱书法,见到碑帖里的字总能过目不忘,常常看着字帖就能把里面的字抄录下来。
两个年龄相仿又都对文字颇有研究的孩子每天一起讨论问题,交流心得体会,渐渐成为文坛上佳话。他们不仅相互切磋,而且还经常互相出题,进行笔试,以检验对方的学习成果。
有一次,高晓平给陶哲轩出了一道题——写一副嵌名联,要求里面必须包含自己和朋友的名字。
陶哲轩略加思索便提笔写了下去: “晓风残月中天阔,萍水相逢第一缘。”“残月晓风”当然指的就是他们俩了,而“萍水相逢”则暗含他们相识于水边的缘分。最妙的是副对联中间有两个“平”字,正对应着他们的名字。如此别出心裁的一副对联,瞬间赢得高晓平的赞许。
在那时,陶哲轩已经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和才华,而高晓平也不甘示弱,后来考上南京师大,成为南师大第一位考入北大的研究生。二人惺惺相惜,情同手足,更是约定好要互相扶持,共同进步。 可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的陶哲轩不仅成了著名学者,并且还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