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注胶怎么看?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是“酸洗充填”和“填充沥青” 两种作假方式 “注胶”这个名词比较形象,就是让胶体溶液进入翡翠内部的过程; 而“填充”就比较抽象了,其实指的是把一种可塑胶体,通过机械的方式注入到翡翠的裂隙之间或孔洞之中,从而使其更为致密的一种方法——当然,这种方式也可以和“酸洗充填”结合起来使用。 从概念上区分二者容易混淆,但从实际操作上来看则存在明显的不同。 所以要区别两种处理方式,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即可: 看有没有形成胶膜 若是有,则为注胶;若无,即为填充。
一、酸洗充填(又称“B+C货”) 将天然翡翠原料或成品放入强酸中浸泡24小时,然后冲洗、漂洗、再浸泡……如此反复数次后取出,再用人工方式将其填充至结构松散的部分。 这种处理方式多用于种水较差的低档料,通常会将颜色浸入内部,因此用强光手电照射时,可以看到染色处有荧光出现。 由于这种方法是在强酸环境下实现的,所以处理后的翡翠表面会有细微的裂缝。
在透射光的条件下,注胶翡翠的结构要比天然的翡翠疏松许多,并且会出现“玻璃光泽-油脂光泽”的转变带,而天然的翡翠则是整体呈现“玻璃光泽”的。
二、填充沥青 如果翡翠中的缝隙中含有沥青,那么经过一定的机械加工和处理之后是可以用来充当填充料的。 但是因为这类原料的价格低廉且来源广泛,所以在市场上出现的比率并不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填充物为沥青,但此类原料经过处理后的色调一般与天然色一致。
1.观察表面裂纹 在强光灯的照耀下仔细查看翡翠的表面有无细小的裂纹,如果有的话说明已经经过了酸洗处理。 有细小裂痕的翡翠,价格往往只有天然A货翡翠的1/3甚至更低!
2.观察光泽及内部结构 A货的天然性使得其具有通透感强、质地细腻、结构致密的特征,B+C货翡翠的光泽普遍不如A货来的明亮清澈,且内部结构也较为粗糙松散。
3.仔细观察表面纹理 B、C货翡翠经过人工处理的痕迹是比较明显的,在自然光照射下看表面是否有一道一道的酸蚀网纹,在透射光照射下是否有胶感和泛白的现象产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