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辅币怎么填?
我们要知道我国的货币体系是如何运行的——以央行(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为定价基础,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调节商业银行的放贷和投资;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导致投资意愿下降,生产规模减小,从而引发通货紧缩;消费者消费能力不足,需求低迷,物价下跌……如此循环。
理论上说,任何能够流通的纸币都必须有面值(因为存在兑换关系,所以不能是无限面值)且是“足值”的,否则就毫无意义了——比如50块钱的人民币,1块铜板,49块纸。如果这50块钱我买了你的东西,你拿着50块钱再去买别人的东西,这样钱就从我的口袋流进了你的口袋里,而我原来拥有的那一块铜板是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的。
如果你拿这一块钱去买来的商品再卖出去,那么交易依然成立,但这一块钱的价值在于它所代表的劳动和自然资源的数量并没有变化。也就是说,这种货币只是象征性的价值,实际上没有任何真正价值的增加或者减损。从宏观上来看,这么一来通货膨胀或者是紧缩的情况就没有得到实质上的解决。 所以,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选择实际上是有限的。如果是信用货币(没有兑换性)或是电子货币(无法取现),那么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只要加大发行的量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水”多了,自然能稀释债务。当然,这种情况下的“增发”不是无限制的增发,因为随着发行量的增加,本币的信用会下降。
无论哪个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都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而相反,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虽然避免了通胀或通缩情况,但也可能付出毁灭经济的代价。 中国目前有法定货币和辅币两种形式,其中,辅币又包括流通纪念币、硬币和贵金属货币。这些不同形式的货币,其发行制度和执行的作用各有区别。
目前,我国法定货币的主要类型是纸币,辅币主要是硬币。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行必须以国家信誉做担保的纸币,这种纸币具有无限的法偿性,即不论数量多少,任何人都有义务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