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喜爱玉石?
我们爱玉,不仅仅是因为它外在的莹润、通透、色彩丰富;更是因为玉有着“仁、智、善”等内涵特质与传统文化相契合所赋予我们的精神力量。 早在石器时代,玉就被我们赋予道德象征的意义并成为祭祀的礼器之一。
《礼记·昏义》载:“纳采问名,所以敬慎而择也……大羹调和,致洁之象也。圭璧璋璧,宗庙之器也。”意思是说,男方向女方求婚时,要把自己准备好的玉器作为礼物献给女方。举行婚礼时,新婿要用玉做成的“圭”和“璧”向祖先的神灵表示敬意。 用现在的话来说,古人们将玉作为婚姻介绍信,证明新郎是完璧之人。而且,在新婚仪式上还要用玉来祭祖。 新婚前后的种种仪式,都在告诉人们要学会做人,要像玉一样内外兼修。 而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称赞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会说他“如玉温润”,夸一个人聪明会讲“聪慧若珠玑”,骂一个人愚蠢则说他是“蠢如鹿豕(shǐ)”。 我们把自己的品格高洁比喻成玉,把自己的意志坚强比附为钢。我们在自己的节日里把最美的鲜花送给佳人,在艰难的时刻给自己打气加油——“你是最美的新娘”“你是人间四月天!”——就像玉珠串成的美妙音乐,带给我们内心的祥和与喜悦。 所以,与其说我们是爱玉,不如说是爱玉所蕴含的伦理道德和精神力量。 我们爱玉,不仅因为它的质地细腻、颜色美丽,更因为它那无法被人复制的独一无二的光彩。 世界上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玉石,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生经历。正是因为这样,每件玉器上都铭刻着独一无二的纹理和光影。正如每个人生下来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正因为如此,我们欣赏玉的质地、色泽之美,也会欣赏人生阅历不同带来的个性特点。就像这玉石般,每个人都是无与伦比的宝石。 我想,这可能就是玉的精神所在吧。它让我们知道如何与自己融洽相处,也知道如何善待每一个与众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