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怎么用墨?
其实现在关于用墨的论文也很多,比如黄简先生的《谈毛笔字的墨》、《笔阵图·墨法篇》等,可以找来看看; 个人觉得如果只是想通过这篇问答得到一个全面的答案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就按自己的理解简单聊一聊吧…… 其实对于“怎么用好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区分开“用什么墨”和“怎么使用”两者的关系。
一、什么是好墨 好墨的标准是什么?这是很主观的问题,不过既然题主问了,就还是稍微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衡量一块墨的好坏主要是看它的颜色、质地(含水量)以及发墨性能这三方面。
1.颜色 关于好墨的颜色,黄老师曾经举过两个例子说明好墨的特点,他说: “古代有‘墨妙’一词,指最好的墨块,通常呈深黑而微带有绿色的光泽,这种黑色的光感不是现代的黑墨所能有的,因为它是含有一定含磷量所发出的光泽。 现在制墨厂出产的墨汁也有许多不同,好的墨汁是纯黑的,但光泽较差,不像古代的墨汁具有墨光,这恐怕也是由于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同的缘故。因此古代人常把这样的墨称为‘光如漆’。在唐书《李邕传》中即有‘邕好酒石,作墨亦如之’,就是取其黑色光亮的意思。所以我认为古人说的‘色宜黑而亮’就是好墨的主要特征之一。 ” (注:以上引自《谈毛笔字的用笔、结构与章法》一书) 如果题主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
2.质地 黄老师和一些其他老师都说过,用墨最重要的是掌握“干湿浓淡疏密”的变化规律,而这些变化实际上主要取决于使用的墨的“含水量”——一般来说,越是含水量大的墨越能表现出丰富的细节变化来。当然,这些变化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通过水分的不断渗透而产生的,而是由墨块的质地决定的。 所以我们可以大致这样定义好墨:含水量适中且颗粒均匀,触手细腻柔润但又富有弹性的墨。 当然这仅仅是理想情况下的标准,在实际创作中使用墨时最好还是要根据自己书写的节奏、笔尖的状态和作品的风格来确定用墨的量,这样才能使作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哦~
3.发墨性能 在了解了如何判定一块好墨之后,接下来我们就需要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了——简单来说就是要把握好蘸墨的次数、笔毫浸墨的时间、笔毫中残余水分和墨量之间的关系。另外由于每个人握笔、用笔姿势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对笔毫中水分的控制,所以具体的情况还需要自己多多练习,总结经验才可以。
二、如何使用好墨 1.调墨 这里所说的调墨指的是将新磨好的墨块调成适合书写的一种状态的过程。一般来讲,刚磨好的墨都是十分稀薄的且流动性很强,在这种情况下直接用于书写是很难控制笔端墨量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加胶水或清水的方法将其调整到合适的浓度。 至于加入多少水和多少胶才合适呢?这是一个很因人而异的问题,只能靠自己多试才能找到最佳的配比哦!
2.洗笔 写完字后一定要记得用清水洗净毛笔上的余墨,否则会影响下次使用的效果。 3.掭笔 掭笔的目的是为了让笔锋保持一定的弹性,以便更好地进行书写。 要注意的是,在掭笔的过程中不要用力将笔锋摁进墨碗中,那样会使笔锋失去弹性,影响书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