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体分几种?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绝对的,所以只能按我个人的理解来说一说,题主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要弄清楚字体的概念,这才能谈得上进一步区分。 “字体”这个词从它的词源上来说是指“字的书写体式”(字形、字法),是汉字书写形式的总称【1】。 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书法艺术中的各种书体,其实指的是古代不同书法家创作出来的同一种字体的多种不同形态。这种同一个字体的不同形态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第一是笔法。在书法创作中,古人一般会通过不同的笔法来创造一种新的字体风格,比如晋朝的王羲之喜欢改变点画的走势和位置关系来创造出“行书”;南朝梁代的萧衍以草书为基础,在书写过程中增加了不少隶书笔意创造了“草隶”等。我们通常会把根据笔法而形成的同一字体的不同形态统称为“书体”【2】。 第二就是结构方式。一般来说,当一种字体的结构比较固定之后,其笔法也会趋于定型,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把这种字体的笔画特征以及排列组合规律总结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结字方法了。比如说我们熟知的“永”和“远”这两个字,虽然字形相似,但是每个字的结字之法却完全不同。我们在学习这些“结字之法”的时候也是通过分析每个字的笔画特征与排列组合规律的异同来归纳出某个特定字形的“书体”特点来的。 第三则是章法安排。我们知道,书法是一门线条的艺术,但是在进行书法练习时,我们不能只是盯着单线条去训练,还要考虑线条之间的疏密大小等关系。因此,我们常说的“章法”就是指一幅书法作品在布局上的全局考量,它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在书写时的整体把握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书势”的体现,这种书家的个人表达也是我们区分某一种书体的依据之一哦~ 我认为一个成熟的书法家所创作的同一种字体都会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的体系在里面,因此它们之间都会有所区别。但即使如此,在创作的时候我们也会下意识地按照自己之前已经形成的某种固定的技法模式来进行创作。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书法家他们虽然都擅长写楷书,但是他们所创造的楷书又各有各的特点。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楷书”体有不同的划分原因所在啦!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先讲到这里咯,希望对题主有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