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说明,我是翡翠行业从业人员 2、其次说明,我并不是什么专业研究员 所以,我只能把自己对翡翠的一些认识分享给你 我认为的“正确方法”,可能并不靠谱 因为,我并没有做相关的实验来验证我的想法 但,我说的都是我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我自己对翡翠的了解 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吧买回来的新翡翠,先别急着戴,
首先,我同意楼上的说法——做挂件比较合适! 1、因为翡翠的底子(就是翡翠的质地)是灰色的,而灰色的底子上容易形成飘绿或者带绿的飘花,这是形成“飘花”的一个基本要素;这样的翡翠底子飘有绿色(其实也就是飘有花),在视觉上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惊喜感,让人感觉到这抹翠绿仿佛是从天上落下的一滴晶莹的玉露,
我们通常把对翡翠进行优化处理的工艺统称为“翡翠处理”,主要手段有填充、漂白、浸蜡和染色等。 所谓“填充”就是用胶石粉将翡翠的裂隙填满的过程; 而“漂白”就是用水溶解翡翠的杂质,使翡翠变得干净明亮的过程; “浸蜡”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未处理过的翡翠经过长时间的放置自然产生一层蜡质,
没有,价值很低,不过可以玩。 主要原因是它不够“精致”和“完美无瑕” 清晚期(包含同治、光绪)的宫廷造办处做的“洋彩”,“珐琅”,“粉彩”等等工艺的盘子是有很高收藏价值的,但你的这个不是。这些工艺的盘子的特点是非常“细致”,“精致”到了极致,每一笔花纹都是经过仔细勾描的,非常美观耐看。
两块钱纸币,第四套人民币只发行了1980年、1990年和1996年的3个版本。 1980年版2元人民币,共有4个版别,1980年2元(I)、1980年2元(II)、1980年2元古币水印和1980年2元荧光绿钻。 1990年版2元人民币,共2个版别,1990年2元(I)和1990年2元(II)。
一元钱纸币上,有一座普通的石桥——宝莲灯,不是著名的建筑。 这座桥在陕西宝鸡附近,是渭河上的一座古老石桥。 上图就是宝莲灯的桥面景象,普通至极。 然而此桥来历却是不凡。此桥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约公元197年),原为木桥,后被洪水冲毁,晋太康元年(280年)修复重建,成为“石梁平桥”。
1、冰糯种: 冰糯种是比冰种略差的一种质地,通透度跟冰种差不多,但是颗粒感会略明显一点,而且可能会有一点棉絮存在,在光线的照射下呈半透明状。
我也有一个50元的,1962年的,1962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50元券,背面没有印行长之章和监印的姓名,当时发行了少量。 据说这种纸币是错币,很值钱,有人出30万买我的,我没卖。请问这个钱真的值30万吗?
我有一条5.18g的MgAl2(SiO4)3,晶体为短柱状,颜色呈深绿色,不透明,光泽为玻璃光泽。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它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字“祖母绿猫眼”。 虽然我的这条晶体质量不算很好(有裂纹),但我想咨询一下懂水晶或宝石的朋友,这条晶体的市场价格大概是多少?有没有升值空间?谢谢!
1、种 指翡翠的质地,是翡翠结构粗细和透明度的总称,种是形容翡翠质地细腻程度的一个通称。按透明度高低为:玻璃种>冰种>糯种>豆种等;另外还有油青种、干青种、芙蓉种等等。 2、水头 即透明度,行内讲水头长短称为“头”如:“四分水”“六分水”“八分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