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瓷器怎么样?

敬紫芙敬紫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安徽,瓷业产生于何时,至今尚难确定。三国时,合肥已烧制青瓷器。到了宋、金、元时期,安徽南部开始成为瓷业生产地区,出现了以繁昌县西南的柯家冲为中心的窑场群落,史称繁昌窑。繁昌窑主要生产青白瓷,兼烧少量黑釉瓷与少量青瓷等,其造型朴实、大方,釉色纯正、透亮,为生活实用器皿,有碗、盘、碟、瓶、罐、钵、粉盒和器盖等,它主要流行于当时的江、浙地区,在河南、山西、河北、内蒙以及朝鲜也有发现。

明清时期是安徽瓷器大发展的时期,尤以芜湖为中心的皖南地区瓷器业突出。芜湖瓷业生产历史可追溯到元末,17世纪已拥有12家窑坊,仅太平坊一处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就生产瓷器10万件。其产品因近江(长江),适于水运,运销方便,而以白瓷畅销南京、上海、湖北江汉地区及江西等地,釉彩瓷主要供应皖南徽州地区,并有部分外销。芜湖瓷器品类相当丰富,既有日用瓷,又有陈设瓷和工艺瓷,造型美观、典雅,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为国内外人士赞为“皖缸”、“芜轻”、“凤瓷”三大名产,并远销日本及南亚各国。

清代安徽的窑场主要分布于沿江两岸的当涂、芜湖、繁昌、铜陵及宣城等地,仅芜湖附近的繁昌窑就有60多座,鼎盛时窑场林立,商贾云集,舟车交错,一片繁盛,成为全国的重要产瓷区。由于产量大增,产品质量也有很大提高,清人沈德潜用“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来形容其产品。《皇朝通志》记载:“芜湖陶器之盛,甲于诸乡,……其碗碟之属类细而轻,土人呼为凤瓷,质薄有釉,洁白如玉。”

芜湖陶瓷生产规模之大,窑场之多,工艺之巧,质量之优,数量之丰,声誉之高,市场之广,销售之众,为其他地区所望尘莫及,景德镇在制作陈设瓷工艺瓷时,还往往采用芜湖所产的白瓷作为“素烧胎”,在上面再制作彩绘装饰。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二百年间,“凤瓷”驰名中外。芜湖亦一度因产瓷器而有“小南京”之称,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