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铜盆有六斤吗?
在知乎上看到你的问题,我第一个反应是老钱庄的斤两,而不是现在的市斤。因为我家有不少这种民国时期的秤。不过我家里没有这个尺寸的铜盆,最大的也就五斤多重。但我在网上搜到了一个图片,似乎和你描述的差不多,上面写着“十斤” 。如果是十斤的话,那应该符合当时计量标准的重量,一斤等于1.1023磅~1.1076磅。 下面简单说一下计量单位的问题。
先秦时期,度量衡的管理比较混乱,各个国家都不统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建立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当时的一斤相当于现在1.15公斤左右(公元前221年)。西汉末年,由于铸造钱的材料发生了变化,导致钱的重量也发生变化,每斤大约为673克(公元136年)。东汉时期,经过党锢之乱,经济混乱,制衡严重贬值,一斤大约值为274.8225克(公元190年)。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由于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缓慢,一度出现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所以度量衡制度比较混乱。
从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始,实行“两法”,也就是一两等于10钱,一斗米折银一两,每文钱的重量定为5克。但是各地官府自己控制的钱庄之间可以互相流通,这就导致了钱重的不统一,甚至差之甚远。宋代,由于铁钱和纸币的使用,增加了衡量上的复杂性。至元世祖忽必烈时期,规定每一文的重量为3.6克,这一标准一直延用至清朝末年。
至于您说的这个民国时的铜盆,我觉得可能不是正规制钱局的产物。因为在民国时期,尽管混乱,但度量衡制度还是基本沿用的,特别是海关税收中使用的银元,其质量是有严格规定的,不可能有太大的偏差。而民间自制的袁大头、孙小头之类的,因为不受监管,重量上可多可少。如果您这个盆是从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且表面有清晰的铭文,那极有可能是这些银元铸造时的废料或者是私铸币。如果真的是这样的来历,那这个盆的价值主要取决于银元的品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