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元人民币几年出版的?
1987年4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发行与兑付办法》。当年累计发行量2036亿元(其中,储蓄国债发行量450亿元),1988年和1989年的发行量均为1700亿元,1990年、1991年和1992年的发行量分别为1650亿元、1400亿元和1100亿元;1987年至1992年间共发行5.75万亿元(按97年汇率折算成美元约为318亿美元)。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国债的第一阶段。1993年起开始发行特种国债。
1987年之前,我国的国债发行对象仅限于银行,称为“银行债券”或“商业银行债券”。从1987年开始,面向广大个人投资者发行的“凭证式国债”首次出现,但此时仍须到指定的证券营业部办理交易手续,买卖方式亦采取柜台形式。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职能得以不断强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以1995 年3月颁布的《国债发行与回购市场操作指引》为标志,中国债券市场的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国债融资功能也得到有效发挥。
自1995年以来,我国政府债券的总规模不断扩大,除1998年和1999年分别减少1991亿元和1607亿元外,其他年份均有较大增幅。到2007年底,我国国债余额已达12.88万亿元。 2007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股票市价总值达到全球首位,但是GDP仅位居第六。2007年也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最强劲的一年,全年CPI涨幅高达6.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7.1%,物价上涨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形下,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采取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从而使得国债在金融市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