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瓷器什么比较常见?
契丹瓷的造型主要有盘、碟、碗、瓶、壶、罐、樽、钵、盒、炉、盂、灯座等。按制作水平可分为细胎和粗胎两大类。细胎瓷制作规整,胎薄,釉色好,装饰华美;粗胎瓷釉薄,器外多不施釉,装饰也较简单。
契丹是中国北方民族,在唐朝末年渐趋强盛,到五代后期已控制了北方的广大地区,并建立起同中原一样完备的制度,形成了与中原几乎相等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形式。契丹自其建立政权始,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便受到了中原的影响,而陶瓷艺术在与中原的频繁交往中,深受中原唐宋北窑影响,所以,其烧造工艺和装饰风格大都摹仿中原。
黑釉剔划花纹罐、白釉剔划花纹罐,胎质粗松轻且色黄,釉粗而薄。采用剔划花工艺,装饰技法近于磁州窑。
白釉刻划花凤纹盘,折沿,浅腹。器内外施釉,以双凤绕花枝图案为构图主线。构图洗练清新,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体现了契丹民族的审美情趣。
契丹文化的形成,不仅有外来文化的注入,更主要的是本族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契丹陶瓷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北方草原的特点,还具有北方民族粗犷、豪放的风格,而与定窑风格相近。如定窑有典型的莲花纹装饰,辽瓷中也有莲纹流行,并且以仰莲的形式为主要构图样式,在装饰手法的处理上采用剔花工艺,刻划流畅豪放,这些与定窑莲纹的构图和装饰手法极为相似,是契丹民族在长时期多方面接受内地文化影响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