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狮子值钱吗?
狮子是百兽之王,又是佛教中的护法之王。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能解厄除难,于是用石刻泥塑的狮子来护卫宅居,镇宅避邪。狮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它本身不产在我国,而是从国外传入,但国内却有大量关于狮子的记载和传说,例如《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这就是家喻户晓的“李广射虎”的故事。当时人们把鹿误认为“虎”而称之为“石”,可见人们对异兽生的恐惧和无奈!也正因如此,狮子在我国的文化里被赋予了大量的神话色彩。
古代狮像的产地有北京、四川、山东、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福建、安徽、江西、浙江、河北、河南、山西等等。狮子的材质多为石质,其次是木料、铁质和陶质,瓷质的少之又少。
瓷狮在明清两代均有烧造,一般以陈设庭院、庙堂的镇宅之用为多。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了很多明初瓷质器物,它们都是从南洋诸国进贡而来的。
清代,尤其是康熙时期,景德镇烧造了大量的瓷塑产品,常见的有瓷狮、麒麟和人物等。其中瓷狮造型大多虎头虎脑式,呈或卧或蹲姿态。狮子眼圆睁,鼻翼宽张,张着阔口,表情生动,憨厚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