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书有收藏价值吗?
我们收藏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值,但对于70年代的书而言,现在的价值并不大。一是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印刷量少,现在存量还算不多。二是当时作者知名度不高,现在能出名的也没几本。三是历史局限性,当时很多书籍的思想有负面影响,不利于民主和平等。
一般说来,图书收藏是要看三大要素:第一是时间,第二是版本,第三是品相。
时间要素,也就是要在图书发行版次的早期入手,这是获得高额回报的保证。因为,即使是同一版本,早期出版的其内容和装帧等各方面肯定比较完美,以后出的再版往往就有不少补白了。同时,在收藏时更要看重第一版的第一印,因为,在有限的发行数量中第一版第一印往往值钱数倍。
版本要素,比较复杂。通俗地说,同样是一本书,也有可能因为作者的不同,时间的不同,收藏价值的相差悬殊。以北京大学版蔡仲德的《中国美术史》为例:1984年版的值100元,而2005年版的只值55元。而同样是北京大学版的傅庚生的《中国文学史》,1983年版的值800元,2002年版的只有100元。这主要是因为前者市场知名度大,升值潜力高。
当然还有内容因素,那些具有研究价值的学术专著肯定会比通俗的文艺作品要贵得多;同时,还要考虑到版别和印数。最好是文字清晰,设计小巧新颖,印数少的版别。
品相要素,决定了藏品本身的收藏价值底限。全品无磨损无污迹就是佳品。但有些藏品由于时间长久,品相差的很多。这种情况,要么就只有收藏二手书了;要么就不得不花不菲的品相修复费来实现完美。品相与价值成正比。
当然,上面聊的是实体书收藏,对于网上电子书收藏,可能很多人感兴趣。不过,对于多数书来说,还是要看纸质书。因为电子书根本没办法跟纸质书比。除非是专业的参考书和工具书,大家还是去实体书店买本书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