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筒瓷器多重?
帽筒有瓷质、铜胎珐琅、木、漆、竹、象牙等多种材质,其流行与使用,始于清代中晚期,主要陈设于官宦、绅商和文人之家的厅堂或寝室内。由于帽筒内经常置放红顶花翎等,为表尊重和以衬托帽顶之高,并与帽顶垂珠相协调,帽筒本身的高度大多在30—40厘米之间,直径在15—25厘米之间,且以瓷质质重者为多。
用瓷土烧制的帽筒,其烧制器型较稳定,较少变形,因此这类帽筒大多较重。根据帽筒的直径大小,其重量在2.5—4公斤左右。用分量较轻的黄铜所制的铜胎珐琅帽筒重量较瓷质帽筒要轻,其重量一般在1.5—2公斤左右。用紫檀木、黄花梨木以及铁力木等较重硬的木材所制的木雕漆器帽筒,其重量与瓷质者相仿。用竹子、象牙等所制的帽筒,其制作器型往往略粗,因此重量略大,一般在3-5公斤。
帽筒作为一件室内陈设用的家具,其设计时为了放顶戴花翎而被制作得很讲究。为了符合使用时的尊重心理和习惯,瓷质帽筒一般都在内膛施釉,以衬托帽顶之高,而底部则多不施釉露胎足,以显得敦实。为了与帽顶垂珠相协调,因此帽筒的造型,多为圆柱体,且下粗上细呈等边梯形状,以便稳固。
帽筒上的装饰图案纹饰,有传统寓意类,有历史典故类,有吉祥文字类,也有纪年纪念类。这些图案纹饰丰富多彩,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与人民生活习俗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收藏价值和装饰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