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清代红宝石吊坠值钱吗?
吊坠在中国文化中有吉祥美好的寓意,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经常吟诵的对象。吊坠戴在颈部、胸前和耳际,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更体现了佩戴者个人品味和文化内涵。
吊坠也是中国传统金工技艺的重要载体,因其经常作为男女双方爱情象征相赠,因此经常采用吉祥图案、爱情象征物等作为装饰,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清代中期,随着世界主要产金国在美洲、澳洲等地的相继发现,世界黄金生产量大大增加,极大地刺激了世界黄金贸易的繁荣。清朝乾隆年间实行“开海贸易”后,进口黄金骤增,仅乾隆二十四年至五十八年的35年间,进口黄金总量竟达200万两之多,清政府也因此积累了大量黄金。
黄金的来源充足,使得清政府有能力“大兴土木”,大规模进行造园、修缮宫殿、制作工艺用金器等,从而极大促进了清代金工工艺的发展。
在制作工艺方面,清代吊坠除继承明代镂雕、掐丝、镶嵌、花丝等工艺外,还发展了翻花、累丝等技法。累丝工艺是元代才发展完善起来的,它的工序非常复杂,以高纯度黄金为原料加工成细丝,编织成片、条、球等多样形状,然后在金质的片状背托上粘结焊接而成,制作非常精美。
本件清红宝石金累丝葫芦式挂坠,即为典型的清代金累丝工艺佳作。该器为葫芦造型,取“福禄”谐音,为祈福辟邪之吉祥物。上挂如意云头纹,以示吉祥如意。坠下悬结缕丝穗,穗中垂一弧形如意饰,上有朝珠和宝石坠角,是典型的晚清饰品挂件。
该器运用典型金累丝工艺制成,通体金银交辉,珠光宝气,璀璨绚丽,繁缛精美,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具有很高的实际价值和珍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