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翡翠能盘玩吗?
黄翡是翡翠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由于铁元素的存在使得黄色系在翡翠中出现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除了黄色的翡翠原石皮壳外),因此当见到品质较好的黄色翡翠时,往往会对其身份产生质疑! 那么,黄翡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和红翡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盘玩?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黄翡的那些事儿~
1.什么是黄翡? 黄翡的定义比较宽泛,从颜色的定义来讲,凡是褐黄色调、深黄色调的翡翠都称之为黄翡,而浅黄色调的则被称为橙翡或橘翡;而从产出的地质环境来看,黄翡则是由褐铁矿渗透到原生翡翠岩中,并逐步氧化形成的,其颜色主要呈条带状、团块状分布,亦有人称其为“铁龙生”。 图1-1 中低档的黄翡首饰品
2.什么是有色翡翠? 有色翡翠指代的范围就广了,凡是带有色彩倾向的翡翠均称为有色翡翠,而我们平时所见的无色翡翠实际上是指透明程度较高的玻璃种、冰种等,而当一块翡翠出现色泽时,说明其晶体结构中被填充进了其他金属离子,透明度会因此降低,此时如果充填进铁元素就会形成黄翡,而如果充填进了锰元素则会形成绿翠(蓝绿光),而如果同时含有铬和锰两种元素的话,则会形成艳绿的祖母绿。
3.怎么识别黄翡? 说到识别方法就不得不提提大家在选购时经常用到的“看”“掂”“听”等办法,虽然这些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玉石,但对黄翡却不适用! 例如大家所熟知的“看”就是看颜色是否均匀,颜色与底子融合得是否自然,而这也正是辨别黄翡的最重要依据之一。但是,如果你见到的黄翡颜色均匀得仿佛被人用刷子蘸着调色盘上的颜料涂上去的一样,那可是要小心了,因为这样的黄翡很有可能是人工注色的。另外,虽然天然黄翡的颜色分布大多有规律(如条带纹),但人工注色的黄翡往往颜色浓淡不一,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脏”。
除了看外,我们有时还可以通过掂重来判断玉器是否为黄翡。一般来说,黄翡的密度在3.05~3.17之间,比一般翡翠的密度要高一些,所以同尺寸的玉件,黄翡会明显偏重。当然这种方法也不是百分百准确,有一些经过强酸浸漂过的白糯种翡翠,由于质地透明如水,用手掂量时会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然而这样的白玉其实是不能被轻易欺骗的。
除了看和掂,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来识辨黄翡的真伪,比如强光手电筒就可以派上用场啦!在强光的照射下,天然的黄翡内部会出现淡淡的荧光,就像灯管里的钨丝一样,而假黄翡或是染色的黄翡往往没有这一特征。
4.如何评价黄翡的价值? 和大多数纯色系的宝石一样,黄翡的价值评判是根据颜色、透明度、质地(细腻程度)、瑕疵等情况综合判断的。其中,颜色是评价黄翡价值的重要因素,因为影响其颜色的因素有很多,如微量元素含量、矿物结晶状态以及后期氧化程度等,因此想要把一件黄翡的颜色调整得更为均匀明亮并不是难事,但这种经过后加工处理的黄翡往往价格不高。
除了颜色外,透明度对黄翡的价格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透明度越高,黄翡的价值也越高,这是因为透明度高的黄翡颜值更高且更耐雕琢,因此常被用以加工成各种精美的饰品。 如果一块黄翡兼具色亮质优的特点,那可真是赚大了! 除了上述几点以外,影响黄翡价值的还有尺寸和形状等因素,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虽然黄翡多采用明料加工而成,但有时也会出现少量水头好的玻璃种和黄翡共生的情况,这个时候可别被卖家所谓的“特例”忽悠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