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瓷器谁是泰斗?
被誉为“中国陶瓷之都”的醴陵,近百年陶瓷生产和艺术探索中,涌现了一个巨大的“艺术群落”。在20世纪中,有3位醴陵人凭着卓有成效的开拓探索,在陶瓷界享有崇高声誉,他们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陶瓷界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吴寿祺、熊运华、邹达飞。
吴寿祺,号“九如楼主人”,1909年11月生于湖南醴陵。他7岁从祖父辈学艺绘画,15岁到长沙“厚生瓷场”学艺,与后来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扬龙、著名陶瓷工艺大师廖家传搭伴为工友。后自办“吴彩号”烧房和“吴如泰”商号。解放后,历任湖南省醴陵群力出口花瓷厂、湖南省陶瓷公司湘晖瓷厂、湖南陶瓷研究所画工辅导员,1980年起任湖南省陶瓷研究所艺委员会副主任。在长达7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用瓷板和坯器作“纸”,以彩笔和色料代“笔”,将中国国画的各种技法(泼墨、工笔、撞水、撞粉、没骨、写意)巧妙而完整地运用到“薄施淡染”技法中,独创“吴门体系”。吴寿祺还悉心传艺,教出了一大批中国顶尖级陶瓷画家,桃李满天下,其中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扬龙、中国陶瓷工艺大师刘福保、易铭恩,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黄永平、黄永厚,高级工艺美术师刘子振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吴寿祺堪称“中国陶瓷美术大师”。
熊运华,生于1912年5月,1925年随舅父邹寿祺到长沙厚生瓷场当学徒,20岁出师到“寿福祥”开窑自立“运昌号”。解放后历任湖南益寿瓷厂,湘晖瓷厂师傅。擅长粉彩人物、山水,尤以古装饰人物见长,他创作的“水浒108将”曾在轻工业部、省、地陶瓷美术展览会上评为一级优等,曾传阅北京,受到郭沫若的赞赏和好评。其作品还有古建筑装饰“福禄寿喜”、“刘海戏金蟾”、“松鹤延年”、“和合二仙”、“寿星老人”等。
邹达飞,字湘南,1912年生于醴陵,邹运隆的儿子,著名陶瓷艺术家,历任群力出口花瓷厂、湘晖瓷厂、醴陵外贸厂、湖南陶瓷研究所陶瓷美术师。擅长釉下青花与釉中五彩,是当代釉中技法创始人。1980年研制釉中彩获得成功,其作品典雅绚丽,富有装饰性,代表作有“四时如意”、“富贵长春”、“百事如意”、“喜鹊登梅”、“金玉满堂”、“双蝶恋花”等。其作品先后在省市和工艺美术陶瓷展览中评为一级优等,有的作品被轻工业部定为国家珍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
这一时期的瓷画家,还有郭湘云,邹寿祺等。进入21世纪后,醴陵已拥有一大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省工艺美术大师,并在各种展览会上屡屡获奖,陶瓷美术的薪火正在醴陵薪火相传,焕发出耀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