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是谁的作品?
布袋和尚(1071—1124年)是我国南宋僧人,俗姓李,名贫子,宪州洛宾(今陕西大荔县冯翊村)人,因常笑口常开,手不离布袋而得名,人称“布袋和尚”,被人们称为笑佛。布袋和尚一生好入城市乞讨,且每入酒楼饭店向客索饭,吃完后便随处而睡,且睡且笑,人莫之测,其言行举止令人费解而倍感神奇。
布袋和尚曾写下: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其以一个和尚身份,以“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的行迹,为贫苦人们谋取利益,济世利民。在北宋末年兵连祸结的时代,布袋和尚以自身的行为与诗偈来表现他悲天悯人的情怀,而其所作诗偈与圆悟克勤禅师的拈古颂古诗一起,被日本尊为国宝,列为禅宗正式公案。
在民间,布袋和尚是民间艺术创作中常见的题材。尤其在木雕中,布袋和尚常常袒胸露怀、笑容可掬、喜气祥和的姿态,令观赏者感到愉悦、亲切,因而深受人们的喜欢。
民间艺术作品中,布袋和尚的造型,多为大头、秃顶、满面笑容、体态肥胖、袒胸露怀,右手持着装有金元宝、糖饼、果品、书籍等的布袋、左手抱着一个胖童子,或手持一柄莲花、或骑在水牛上。作为民间雕刻的题材,往往是家宅的陈设,表达了人们对驱邪求吉、消灾获福、合家欢乐,生活甜美、如意幸福、来世升入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