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黄铜镜什么价?
铜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从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就开始出现了。镜子的发明与使用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近代玻璃镜子出现之前,人类使用金属制造的镜子,是中国古代铜工艺的重要门类。
由于时代和制作水平所限,早期的铜镜制作较为粗陋,形体也不大。商周至战国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有了很大进步,铸造的铜镜,从镜范、合金技术到镶嵌、鎏金、研磨和着漆等工艺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唐宋时期制造的铜镜在铸造工艺、装饰纹样和造型艺术水平,代表了中国古代铜镜的最高水平。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制镜成为专业手工业,使铜镜的制造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宋代在制作技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宋代镜面质量精良,造型厚而圆润。铜质为紫铜,地章光亮,磨琢光滑。镜纹刻画一丝不苟,十分精细。
宋代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鼎盛时期。铜镜艺术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民俗特点。如铭文题材在宋代铜镜中大量被采用,“宜州”、“宜家”、“宜爱”、“宜春”、“长宜子孙”、“永保长相”、“天地泰昌”、“五福齐臻”、“吉祥美意”等吉祥用语,几乎涵盖了宋代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出宋人和平安康、悠闲自乐的心态和精神风貌。
宋代铜镜艺术价值很高,造型优美,花纹丰富,铸造精致,工艺精湛。纹饰上打破了隋唐以来的传统图案格式,更多地体现了工笔写实风格,所铸的山水、人物、花卉、禽鸟、神话故事等图案,形象生动、细腻逼真,给人以清新活泼、超尘脱俗的艺术享受。在装饰手法上,由于受当时书画艺术的影响,使铜镜的装饰图案更趋简明、优美。
宋代铜镜以其精湛的铸造工艺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为世人瞩。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邓拓曾这样评价宋镜,宋镜“制作精巧,无论花纹或者铭文,雕镂之精湛,都是空前绝后的……宋代铜镜不但造型艺术、装饰手法超过了前代,而且风格优美绚丽,极富装饰趣味,体现了宋代城市手工业的发达,它为我们研究宋代的社会文化、铸造工艺和审美情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宋代以后的元明清时代,镜子进入了铜镜与玻璃镜子并用的时代,因此,后世的铜镜无论从制作质量、艺术成就,甚至从数量上都不能与唐宋时代同日而语。元代铜镜的制造水平较前代相比开始走下坡路,但作为手工业,还是有相当产量的。这一时期由于金属工艺的兴起,铜镜的制造向装饰化、工艺品方向演变,因此,装饰上出现了镂空、螺钿等特殊工艺。
19世纪中、后期之后,随着西方工业革命以及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制造的玻璃镜开始在中国市场出现,此后便从沿海口岸和通商口岸传入内地,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制品铜镜被轻便、实用、美观的玻璃镜取代,终于走完了其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退出了中国人生产和生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