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四年地气是多少?

满濮沛满濮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民4年即公元1915年,为农历乙卯年,这是中国民间的兔年。但是,在民国纪年中,却没有兔年一说,而是采用十二地支中的“卯”来代表。这也就是为何“乙卯”年又称“兔年”的缘由了。

据史书反映:“卯”代表兔子,也借指代农历正月;另一个说法认为“卯”是开始的意思,也可是窥见天机的门径,因而引申为遇到时机之意。

其实,历史上农历正月并未有“兔年”的称谓,这种叫法可能是从元代才开始出现的。据记载,元代《玉匣记》中有“正月晦日遇兔”的记载,民间也流传有“立春谁见月牙儿,天下人民有兔儿”的民俗谚语,这是有元代以来才有农历正月称为兔年的来源。

而究其原因,则是与我国古代的占星文化的有关。据《晋书》记载:“立春,乃正月之午也,卯则太阳之位,兔者,月亮之精,乃阳气之变。”这句话的大意为:每年的十二月建(即十二个月相)的最后一个农历月,是正月,丑月则太阳对应的宫位在卯,而卯是兔,故此,凡农历正月出生的兔儿,都是阳光太子,是幸运之神。

中国古代把太阳所属的五行配成为“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并对应着五大器官,即心肝脾肺肾。同时,又以“五德”将它们全部涵盖其中,其中“兔”在五行中对应“木”,在五脏中对应“肝”。

中医认为,肝属木、木生火,火是太阳之火。所以凡农历正月出生的兔儿,都是“阳光”之命,是“月中之神”。

总之,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兔年的称谓应当说始于元代,流行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并深受全国各地人民的喜爱。

历代有关兔的诗文也不少。如:宋代苏轼的《卜兔》:“青毡布席今犹在,曾见孙郎骨角支。”明代文徵明的《兔》:“香色曾经胜鹧鸪,玉肌仍与雪相尤。”清代汪士慎的《兔》:“江头月苦蛟流急,莫羡夷光只在溪。”现代老舍的《兔》:“可着人疼的,除了孩子,便是兔子。”

那么,问题来了:民国二四年地气是多少呢?

据专家考证:历史上的确存在过“地气”一说,它是把地球上的万物以及人所拥有的德性能具体量化的一种“物以类聚,同类相求”的感应学说。

据《易传》提出的“天地之气,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天地之气,絪缊交通,万物皆乘负阳气而化生。”之意,认为任何事物,特别是人,都有一定的精气。这种精气与天地间的日月星辰、自然界中的风云雨雪、山河堤壑都有莫大的关联。

古人又根据“天人感应”和“依类序之”的原理,把一年分为五个时段,每个时段七十二年时间,将十万个精气划分为十类,每类一千二百个月。每个时段的中间一个月分别名为“花朝”与“雨晦”。

古人又把十类精气的物象与人类的德行相对应,其中兔对应“察微”,对应现代的“警觉性”。

但是到了近代,特别是近百年间,由于西方科学文明的洗礼,“地气”一说显然已不合时宜,遭到大多数人的质疑,“地气”说逐渐成了迷信的代名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