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分纯不纯吗?
这个其实没有什么所谓的“纯”和“不纯”之分的,这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级的问题。 比如说一块明料,我们把它切出来以后进行了打磨、抛光,然后进行出售或者自己佩戴,这时候我们称它为“成品”;而如果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只是原封不动的把原料放到台面上,我们就称为“毛料”(有些毛料会带有一些表皮的雕刻花或图案,这些也是后来加工出来的)。
那么毫无疑问,成品的“种水色”必然是要好过毛料的,因为它们都是同一块材料制作而成的,只不过后期成品多了一道加工工序而已。 但是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怎么衡量这“一道工序”对于质量的影响呢?也就是说,如何来量化这种“加工后比加工前变好(或变坏)”的程度? 因为衡量标准不同,所以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如果以卖者为衡量标准,那必然是卖得越多越证明其产品质量越好;而如果以买者为准,则未必如此。
在买卖双方对“好坏”的定义还未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是没办法通过市场行为(比如交易量)来定义某种品种一定就是“优等品”的——这样只能让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纯”还是“不纯”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但我想说的是,无论是“纯”还是“不纯”都只是一种形容程度的说法罢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或者说,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审美观,对于“纯”或是“不纯”的判断是完全可能不一样的。 所以归根结底,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而对于价值的判断是无法脱离具体的人而存在的。
我们讨论“纯”和“不纯”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无法给这两个概念一个明确的界定,也就是无法给出确定的标准。就像我们无法给“美”的概念下一个定义一样,我们是无法分辨什么是真正的美的,什么是真正的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