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铜花觚做什么的?
民国铜花觚做什么的?
花觚是商、周时期传统礼器,受战国、秦、西汉和明、清时期多种器皿造型的影响,至清代发展到极致。民初以来,许多文人、学者以至佛教界人士崇尚古器,花觚成为他们摆设、收藏的佳品。
光绪、宣统年间,北京花丝工艺品生产盛极一时,所制花觚多用黄铜(称金铜),也有用红铜(又称紫铜)制作的。所赋纹饰多以如意、花鸟、人物、山水为主,极富传统古典文化底蕴。
民国后期,一些厂商生产的花觚工艺品,还镶嵌有珍珠、宝石,并有浮雕、镂空等技法,更富时代气息。现在,花觚仍是商人、收藏家青睐的藏品。
花觚为清代花插之沿称,为烛台之一种。
花觚是清代铜胎镂空工艺的典型产品。它口腹细长,除两耳外,上下多孔,通身镂空,其形态优雅,镂雕精绝,堪称清代镂空艺术之冠。其镂雕分为层次和深浅不同的两种,尤以双层者为主。其镂雕题材也多种多样,大多为花木虫草,也有诗词格言和图案花饰。
此器通体以黄铜铸成,长颈,广肩,腹部较为内敛,圈足。颈饰锦地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古篆书“福”字,字旁有蝙蝠,取其“福”字谐音;圈足则饰回纹。整器造型健美,线条行云流水,流畅自然,其装饰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