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中是哪位书法家?
“煜”字错了,应该是“昱”。这位书法家名叫王昱,是清代中期著名的碑学理论家与书法家。他所著的《承斋论书》在书法界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世书家广泛传诵。他的行书写得极佳,结体宽博,用笔厚重遒劲,有北碑的气概。
我在去年初写过一篇介绍他的小文章,发在网上后得到许多网友的好评,这里再转载一次,以飨读者。(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 说起清中期的书法大家,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刘墉、翁方纲等人。其实还有一位值得书家们敬仰,他就是王昱。 王昱(1764-1832年),字彦晖,自号怡园老人,江苏太仓人。其出身书香世家,祖父是康熙朝进士,父亲是有名的藏书家。王昱少时受家庭环境影响,热爱书画艺术。他在《承斋论书》中说: “予少尝好笔札之戏……自率尔放荡于钟鼎篆隶之间,渐悟笔法,习气亦因之以厚。” 可见他是从少年时代起就研习书法。因为家庭条件的良好,他得以遍观历代名家的法帖,打下了扎实的笔法基础。
王昱中年时官居翰林,但他并不以仕宦显达而自诩,仍勤于翰墨,以书名世。他在《承斋论书》中开宗明义: “予平生临池,惟宝晋斋、雨华庵二处。” 他所说的“宝晋斋”是指南宋内府所珍藏的法帖,“雨华庵”则是指元明清三代著名书法家所留下的墨迹。他一生勤奋好学,广采众长,最后自成一家。他的行书写得极佳,结体宽厚,用笔厚重遒劲,有北碑的风骨。晚年手不释卷,每日摩挲石刻,临摹碑文,直至双目失明。
王昱除了精于隶书外,对魏碑的研究也在业界享有盛誉。他著的《承斋书说》中对汉碑如《礼器碑》、《曹全碑》等,以及北魏碑刻如《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都有详细的点评,字字句句都是精妙之笔、肺腑之言。他最推崇的魏碑作品就是《张猛龙碑》和《龙门二十品》,在这两部碑帖面前,他自称:“敛华就实,去浮靡而还古朴。”——这是他对这两部碑帖的最真诚的称赞。
王昱的书法,在清中叶堪称上乘之作;他的学识和碑学观点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清末民国时许多大家,如梁启超、谭嗣同、于右任等都对他的学术著作推崇备至。 梁启超时年十八岁时所作的散文《论书》中称 “国初六家”为书坛“千古佳话”,这“六家”即是:傅山、王铎、董其昌、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但到了光绪年间,由于康有为倡导的崇古倾向,王昱的书法开始受到更多人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