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中孔五厘哪年的贵?
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统一发行纸币,停止银元、铜元的流通。当时规定,一圆银币兑换一元法币;半圆银币兑换五角法币;四角银币兑换二元法币;二角银币兑换壹元法币 ;一角银币兑换伍角法币;五分银币兑换贰角法币;一分银币兑换壹角法币。 在推行新币的过程中,对旧币予以回收,以废钢铁价收购各币种旧铸银币,其中银元以一圆为主,含银量为98%,合制造成本及运费,每枚约合现在人民币20—25元(1935年法币贬值以前)。 因旧铸银元是旧币,不再按当时规定的汇率兑换,而是参照国际市场比价及废料价格确定一个折合率,将旧币折合为现币。民间大量存在的银元,在国民党政府退出大陆时,就按这个折合率兑换了人民币。所以,这些银元实际上已经经过了“法定”的兑换,成了“人民”币。这些银元在旧中国就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到了新中国就更不值一提了。
目前,人们经常听到的“民国银元”或称“老银元”,就是指这种由国家统一铸造,大量生产的法币性质的袁世凯像和孙中山像银元。它们与近代中国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全国货币发行量达600亿元之巨!通货膨胀极为严重,物价上涨速度飞快。为了制止恶性通货膨胀,新政权于1950年开始发行人民通货,并陆续收回各类旧钞。到1951年末,除留少量纸币作为纪念外,其余全部收回。在1949年至1951年间发行的纸币流传下来的真品极少,十分珍贵。 1955年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章程》,决定发行新版的人民币辅币,同时收回各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黄金、白银汇兑券,至此,官方正式结束了金圆券、银圆券、法币等几种不同名义下的银元本位制度。 随着第一张人民币的诞生,民间的银元储备被大量兑换成人民币,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不过,由于古代银元材质优美、图案别致且意义不凡,许多人都喜欢把它作为一种收藏品。因而,各种来历不明的银元充斥市场,让许多人不明白到底是真还是假,于是有人声称自己也有,其实他们手里的也是假的…… 要判断一枚民国的银元是否是真品,还要从它的来源入手。一般来说,真品的银元是从国家那里合法买卖而来的,而假银元都是不法之徒用模具制造的伪币。仔细观察银元的来源就能看出真假,若不是从正规途径来的,就要当心有可能是假的了。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判定真伪——鉴定颜色。真银元的表面色泽圆润,光泽自然柔和,轻敲银元的声音也是很悦耳的。若是成色不足或者是有瑕疵的银元,其表面色亮不匀,有毛刺、流线等,声音也发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