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的纸币值钱吗?
民国时期的纸钞分为法币、关金券、银元券和金圆券四种,其中流通时间最长的是法币,最短的是金圆券。法币发行于1935 年11 月,至1948年12月终止,是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以英镑为准备金,分铜元券(面值有10文、20文、50文)、银洋券(面值有5角、1元、3元、5元、10元)、美金券(面值有50元、100元)三种,1946年后还发行了钞票,如“一九四六”、“国立银行”等。关金券是抗战胜利后,由于战争消耗大量货币导致银根紧俏,为了弥补法币的不足而发行的纸币,面值有二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和百元六种;之后由于财政匮乏,又先后多次发行了“临时通货”(有绿、蓝两色纸)、“兑换券”(有黄、蓝、绿三色纸)来取代关金券,但由于购买力实在太低,这些“纸片”根本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