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汝窑瓶吗?
汝瓷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是“五大名瓷”中第一个登峰造极的瓷器品种,被誉为“诸窑之冠”。汝瓷自宋代至今,只出现于文献记载,未见实物,因而其价值更弥足珍贵,历来都是人们探幽寻古的目标。
那么,关于汝瓷的传世作品,人们就有了很多猜测。有人认为有,有人认为没有,众说不一,莫衷一是。
其实,关于汝瓷的具体情况,马未都还给出了一个比较确切的观点。他是按照窑炉的发展情况来分析的。他认为:汝窑的前身是柴窑,北宋初年以后,柴窑的制烧技术开始衰落。此后,河南出现了很多以“汝”命名的瓷窑,它们并不是真正的汝窑,都是柴窑的延续。真正意义的汝窑,在徽宗朝以后就不烧了。
那么到底存不存在汝窑呢?马先生认为在徽宗朝以前是存在的,徽宗朝后就不存在了。那么徽宗朝以前是哪一段的时期呢?就是北宋前期。按照历史的演变,从宋初到北宋中期,应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北宋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皇帝,是仁宗、神宗和徽宗。那么,仁宗时期有汝窑吗?神宗时期有吗?马未都认为应该是有的,因为在柴窑衰落以后,这一百多年间有很多汝窑出现的,这些“汝”窑和河南的原先的汝窑没有关系,是继承和延续柴窑的工艺,这期间的汝窑器应该是存在的。
在徽宗之后,柴窑的制瓷的工艺就完全消失。所以,如果要说真正意义的汝窑器,应该是北宋前期的。从史料的记述中,“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的颜色作将来”的描述,还有蔡襄的记述来看,应该是北宋前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