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色根会散吗?
首先,要说明的是,“色根”这个名词是市场上商人用来描述翡翠有色部位表现特征的一个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翡翠的“色根”呢? 顾名思义,所谓的色根就是颜色聚集的部位。而所谓颜色聚集,是指某一部位的色彩相对其他区域色彩而言较浓一些或者色彩较均匀。 一般来说,当一块翡翠上有绿色的分布但是绿色又不太均匀的时候,人们把绿色的色源处称之为“色根”(如图)。这种由于绿色较为集中、颜色深浅不一所形成的一种色形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色根”。当然,如果某块翡翠的绿色分布十分均匀,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那么也就找不到所谓的“色根”了,比如下面这块冰种阳绿的料子(图二)就没有色根存在。 “色根”的存在对于判断翡翠的色真与否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一件翡翠的颜色比较正,而且又具有明显的色根时,基本上就可以断定其色为天然色泽;反之,若颜色十分妖艳,且又没有明显的色根,则有可能是人工染色的。所以,在选购翡翠制品时应尽量挑择颜色自然纯正无根者,以策安全。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色根”只是商业上用来形容翡翠颜色特征的一个名词而已,它本身并不代表颜色的性质或颜色的产生来源。因此,色根并不能作为判定翡翠颜色真假及其成因的依据! 有些天然翡翠由于内部裂隙和杂质元素的原因,其局部会形成氧化铁和氧化物锰的聚集态,这些物质会呈现为红色或者褐色调,看上去就像一根根绿色的“筋”一样,这就是大家俗称的“翡”(如图三)。
其实,翡翠中出现的“色根”除了上述天然的以外还有其他的可能原因:
1. 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反光现象。因为翡翠经过长期的存放,表面有一层氧化层,当翡翠拿到市场上进行加工时这层保护膜就会被磨去,这时翡翠就会露出原有的光泽,如果抛光不良就会出现反光的色根现象。
2. 人为因素。目前市面上有相当一部分的B+C货翡翠为了以假乱真,也会对翡翠进行上色处理,同时人为地将染色部位做成色根来增加翡翠的天然性。还有一些商家在对翡翠进行雕刻的过程中,会在一些位置进行挖底留色,这样的结果也是形成色根。 最后总结下,色根不能代表颜色的真假也不能证明颜色的成因。但天然翡翠一般都会有色根,这是我们可以作为一种判断依据之一来判断翡翠的真伪以及颜色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