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紫砂花瓶值钱吗?
民 国时期制作的花瓶,应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解放前生产,但一直没有流出国外,或没有流入民间的,这一类是最值钱的,因为存世量非常少;第二类是解放后至文革初生产的,这一批也值些钱,因为那时候紫砂艺人受到不公正待遇,很多优质原料被糟蹋,艺人情绪低落,作品水准不高;第三类就是文革中后期及以后生产的,这一类的价值很低了,因为那个时候无论工艺还是材质都已经很差了。 判断一只民 国的紫砂壶的价值,最重要的一点是 看工艺,看制作这个壶的工艺水平如何。如果是一般的话,那就不值钱,或者只值几百元而已。如果是非常高超的工艺,比如说堆泥、嵌泥、镂空等,那就值钱了。 第二是看材料,如果是使用上乘紫砂料制作的,那么不管做工如何,都是值得珍藏的。如果使用普通的紫砂或者瓷土等制作的,那就不怎么值钱了。 第三要看造型,比如说是一只实用器,那么这个价值就不好定,因为它和它的使用者息息相关,会沾染上使用者的气息,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文物价值。但是如果是一件花货,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花货是刻意为之,带有艺术家的审美信息在里面,相对于实用的器物,其人文价值更高一些。所以只要造型独特,并且制作工艺比较精湛,那只民 国的花瓶就值得买了。 上面是说一般的情况。但如果是一只名家的作品,那情况就又不一样了。只要是名家之作,无论什么时候出产都值不少钱。特别是那些早已逝去的名家,比如王寅春、顾景舟这种级别的。如果说他们的作品现在有升值的迹象,那么在民国时期更是价值连城,随便一件都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对于这样的作品,其实已经不能用“值钱”来形容,而是应该用“无价”来概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