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信札有收藏价值吗?
作为同时代的人,非常理解题主的心情,因为我也买过不少巴老的作品(不过不是信札),而且也曾经和题主有过类似的想法——把这些作品都收集起来,以后送给自己的孩子或朋友。但是后来想想,还是觉得这么做不够明智。 首先,我买的是新版本,而新版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改动;
其次,我是分批购买,每买一批就给自己留下一份记录,比如日记本、书信集等等是这样记录的。 而像《随想录》这样的书,虽然每一篇都在记录着作者的思想和历程,但毕竟是“成型的文字”,每一篇都是经过作者的精心构思的,所以不能说内容上有太大的差异。况且这些文字本身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再版时没有必要进行太多的调整了。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尽管《随想录》等作品是作家创作过程中的文字产物,但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家的思想和情怀,具有重要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如果把这些文字“赠予”自己的后人或朋友的话,我想他们一定更希望得到这样一本凝结着作者心血的作品,而不是那些仅仅标注着“原创首发”的文字。 当然,我说这些话并不是否定信件或笔记的作用,而是想说,尽管这些文字具有很高的文学及历史价值,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它们本质上仍然是私人文本。
换句话说,这些作品虽然记录了作家的思想轨迹,但同时也或多或少地沾染了作家私人生活的气息,而私人生活的痕迹本来就不可能完全抹除。如果我们以“史学家”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小册子、信札之类的作品,那就应该把作者个人置于视野之中。只有将个体与社会、历史与时代结合起来考察,我们才能对这些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有一个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