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收藏多久值钱?
这个还真没法准确定义,不过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1、钱币自身的价值;2、钱币收藏市场的行情; 一、钱币自身价值 这个很好理解,一款钱币从它问世以来,其本身的价值就由它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并且会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以袁大头为例,它的铸造量据说是八百多万,不过由于时代变迁,现在留存下来的真品应该不超过五十万,因此它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目前一枚普通版本的袁大头在拍卖会上拍到上万元的价格已经是家常便饭。至于那些极为罕见的版本譬如云南铸币、甘肃加字等,那更是价值连城,随便一枚都能换一辆豪车。
二、市场供求关系 这里我们只需要关注两个指标即可:发行量与流通盘。 新中国发行的所有钞票的发行量与流通盘可以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兑换准备金率”这一指标来观察: 从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开始,至2016年央行全面放开银行存款利率,实行基准利率+浮动利率机制,这期间央行一共调整了37次存款利率,平均约每季度调整一次。 在过去的那段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货币发行制度是“计划发行、计划兑换”,即以信用作为担保,先发行人民币,然后再根据居民手中的存款准备金率,按一定比例兑换给老百姓。所以当时的人民币其实是有一定的抵押价值的,甚至可以说比现钞还要稳定一些(因当时的通货膨胀率高企,经常发生汇率波动)。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采用灵活的货币政策,货币发行制度也改为“资产负债管理",即银行按照央行的政策要求,自行掌握货币的发行和回流。在这种体制下,央行很难再像之前那样精确地控制货币的发行量,货币的流动性大增,利率市场化进程也逐渐加快。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发展,现在的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财政发行”到“银行发行”的转变过程。尽管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但社会融资渠道依然较为单一,绝大多数企业还是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生产经营资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