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序是哪位书法家写的?
《归去来辞》是陶渊明的一篇散文,原文很长,内容主要是作者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晋代文人写诗作文都是使用文言文写的,《归去来辞》也不例外。但是晋代文人又有“文章须得当”(《南齐书·王融传》)的观点,就是说写文章得讲求笔法章法,不能乱写。所以从魏晋开始,就有文人借鉴民间的简帛文字或者书写习惯来创新文本。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曾经模仿过古代的籀文、古隶和楷书来创作过一篇《兰亭集序》;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为了创新,曾将《庄子·逍遥游》改为散文,并模仿汉代隶书撰写。
我们现在的教科书里所收录的古诗文选本大多是近代学者编撰的,他们根据已经发现的古代简帛文书和考古实物资料来校正古代文献资料的真伪以及文句的通假。其中清代学者吴大澂认为唐代柳公权所书的《玄秘塔碑》是依据王羲之的行书临写了两次而创作的。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则记载了欧阳修根据颜真卿的楷书临摹王羲之所书《集王圣教序》的故事。这些故事说明古时文人学习书法的同时也在学习古人作文的习惯。
题主所问的《归去来辞》的序言很有可能是唐代的书法家依据南北朝时流传下来的古籍手抄本用行书或草书写成的。这种写法与东汉时期流行的古文异体字比较相似,但又不全是。因为唐代实行的是科举取士制度,文人都有强烈的功名意识,为了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很多考生都会刻意的选取字体结构疏朗、笔画遒劲的书体来答题。这样他们的试卷就能受到主考官的关注。 唐朝的考卷是用毛笔写在纸上的,不像明朝和清朝时用木杆硬笔在格子纸上书写。而且唐朝的科举考试时间长达两天,第一天考诗赋,第二天考古文策论。
诗赋是用毛笔写在丝织品做的卷子上面的,这种材质软,不易擦损。如果试卷经批阅后合格,就会在试卷的首页盖一个印章,上面刻有地名和年号,以作存档。这样的卷子的留存世上的很少。而古文策论是用墨笔写在竹木简上的,经过两千多年的日晒雨淋,大多都破损不堪了。我们现在能够看到唐人的墨迹并不多,除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留下的《兰亭集序》《洛神赋》等寥寥数篇外,其他的大多为唐人写经的佛经。如武则天时期的《金刚经》、惠能讲的《金刚经》等等。而这些经文都是竖行写左起向上展开的。与今天的横排作文格式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