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错版人民币?
"错版人民币"这个词实际上是一个民间概念,在官方定义里并不存在。 所谓的“错版”,就是指纸币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些错误有:字写得不够整齐、票面颜色深浅不一、油墨印制不均匀等,当然也有水印倒置之类的重大失误。 虽然这些错误看起来都很琐碎,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却可能达到惊人的数量。2010年,国家审计署公布的《中央储备银行会计档案分析报告》显示,从1950年到2009年间,共发现各种金额大小错误的钞票约36亿张,平均每年大约4000万张,大概相当于全国每年新印钞票用量的四倍。而2009年的数据更是惊人,光是中国人民银行就查出3.3亿张错币!
不过,这些错误都是在纸币生产流程中发现的,并不会影响其正常使用和流通。但是,如果纸币上的错误明显到一定程度,很可能造成公众对于货币真伪的判断困难,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这类错误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 根据相关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有权决定停止同面值钞票的印发;而对于已发行的钞票,中国人民银行总公司可以通过调离存根、加印划线等方法予以更正。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错版”无疑都已经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