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刘猛魏碑学哪种?
这个问题有意思了,其实猛弟的书法主攻方向一直是以楷书为主,至于魏碑则是博涉多优,以《张猛龙》、《张黑女》入手,后研习《郑文公碑》和北朝汉碑,如《石门铭》《李璧墓志》等,也学篆书,如《峄山刻石》等;隶书则涉及汉简、汉碑(如《曹全碑》)以及清隶(如金农的《隶书“秋声赋”》),草书主要取法二王,兼及张旭、怀素,另外他对宋元明清诸家的行书也有涉猎,诸如米芾、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乃至郑板桥都有临摹。所以严格来说不能把他的书法归到哪个特定的领域或是某家某派的范畴里。这也许和他师承高庆桐有关,高老师本身就是通隶通楷通行草的大家,对历代经典法帖均有深入研究并有着精湛的临创能力。
至于题主所提到的学习魏碑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个嘛,我作为业余学员自然不敢妄言,不过若真要学习魏碑,我觉得首先还是要了解魏碑的特点。魏碑大致可分为碑刻和书迹两种。
1. 碑刻。这是指汉代以来刻在石头上留下来的文字。而魏碑则特指南北朝时期的碑刻文字。这个时期由于佛教传入中国并得以盛行,佛教建筑和雕刻遍布各地。随之而产生的佛教石刻资料亦大量出土,这些拓片和原石碑刻文字成为后世学习书法最主要的范本之一。魏碑字型多方正茂密,笔力劲健有力且杂有行书意趣。内容多是记载佛教历史和僧人道士的生平事迹。著名的拓本和碑刻有北魏《张猛龙碑》《郑文公碑》;东魏《高峻碑》;南朝梁《萧衍孝惠皇帝碑》;唐五代《玄秘塔碑》等等不计其数。
2. 书迹。也就是流传下来的墨迹。魏碑的书迹主要是南北朝和隋代的文人雅士写的信札、题跋、散文等等。这些书迹除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写法以外,还有一些个人特色极为鲜明的字。这就给后人带来了一些学习上的难度。不过正因为如此,才使得魏碑的学习趣味盎然。较之于碑刻,它更贴近于书写自然真实的状态,并且因年代久远墨液挥发而显现出的“墨彩”也十分诱人。有名的书迹包括北魏《张猛龙碑》背面;东魏《韩桂英墓志》;北周《孟敬礼碑》;隋代《龙龛禅寺智永禅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