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真的能养吗?
“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流传度非常之广,很多刚入坑的萌新也会对此深信不疑。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先说答案:部分翡翠能越戴越漂亮,而大部分翡翠并不能。
(注:以下所有观点仅从学术角度分析,不吹不黑)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影响玉石颜色深浅的因素有很多,而且不同类型的玉石因素各有差异。 所以,当我们谈论“养玉”的时候其实是在默认一个前提——所养的玉是同一个属性的玉石(如都指的是翡翠)且大小、形状相近。否则,结论就没有意义了。
以翡翠为例,影响其颜色深浅的因素有: 种:新老种分界线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通常我们谈及的“种”指的都是新种。新种的翡翠结构相对疏松,颜色往往也较淡。 水头:也就是透明度,一般来说,透明度高者颜色也比较深。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冰种翡翠大多比较透,但其底色往往是偏白的,所以整体看起来颜色就比较淡。 棉:当翡翠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时,颜色往往也是偏浅的。比如说棉,一般情况下,如果翡翠中含有较多的絮状物,颜色就会偏淡。
纹裂:在影响颜色的诸多因素中,纹裂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显著的。只要出现裂纹,颜色必然变淡。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几种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影响玉石的颜色。例如,外部环境影响(暴晒或者长期远离人体)会导致翡翠颜色变淡;人为的滋养(比如经常盘玩)会使其颜色变深…… 但是!无论影响颜色的因素有多少,“人养玉,玉养人”的基本前提是:人对于玉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上述影响因素中的人为因素影响可以被忽略不计)。如果人的影响都不能被忽略的话,那这句话显然是不正确的。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当其他因素都被控制得一样的情况下,人才有可能对玉器产生某种影响。但现实情况是,无论我们再怎么严格控制影响颜色的各种因素,始终无法彻底去除人对于玉器的影响——毕竟人体的温度、PH值等等都与自然界的情况相差甚远。“人养玉,玉养人”——至少在目前来说是不可控的、甚至是存在悖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