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珩书法家?

万素曦万素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正好在《中国书法全集》里看到了关于“珩”字的书体变迁。先直接放结果好了。 “珩”字最早的写法出现在战国时期楚帛书上,如下图 可以看到,这个“珩”字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行”字是声旁,右边的“玉”字是形旁(虽然没标注读音,不过我猜是音héng)。

再来看看东晋书家王羲之的字。《兰亭序》中有这个字,但是他的写法与楚帛书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右边“玉”的笔画省去了。 到了唐代,“珩”字又变了,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里有这个字,左边“行”字下面一横拉长,并且加粗,变成了“凹”字形。而右边的“玉”字笔画更加简化了,只剩下一点一竖。

宋朝苏轼、米芾等人以后的字体,“珩”字基本沿袭了唐楷的风格,一直到了近代。 从战国到唐朝,“珩”字的形旁“玉”字一直是书写的重点,所以你看那个“玉”字写得都挺漂亮。但自从宋元以降,汉字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侧的部分越来越不重视,书写者常常随意处理。于是,这个“珩”字就悲剧了……

现在来看,这个左侧偏旁过于宽大的“珩”字的传统楷书书写方法已经很难看,左右不平衡且整个字非常繁复冗长。其实,我们现在的拼音字母里的“H”就来源于“珩”字的形体,上边一横表示声调,下边的“玉”表示元音a,这个字母一开始就叫“H”。

那么,为什么古人要在“行”“王”等字下加一横呢?因为古文字中有的“行”“王”等字第一笔是短竖,为了区分和上面的“干”等字,所以在这些字下边加一横来区分。加一横的方法后来得到延续,用在新的造字法——形声字里,比如上述提到的“珩”字,以及“铜”“锋”“钢”等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