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玉石骗中国人?
首先,要搞清楚一点,什么叫“用玉石骗中国人”。 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中国市场上很多所谓的“玉石”,其真实的价值远远低于它们的标价(这里说的“玉石”是广义概念,包括宝石、有机宝石等等),很多人花了很大的价钱买回来一堆毫无价值的石头。 这些所谓的“玉石”往往都带有很浓重的传统文化色彩,什么“祥瑞玉”啊,“帝王玉”啊,“功德玉”啊……
为了迎合消费者,这些商家的广告牌也要做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气势,什么“皇帝御用玉器商”、“传承千年皇室工艺”之类。 如果细读中国历史,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皇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玉”。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看到“王”字,到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汉武帝的“白玉堂”,唐太宗的“大唐玉宝”,清代的“乾隆宝玺”。
中国的古代社会是一个极度推崇儒学的社会,而儒学又非常讲究“君臣父子”的等级秩序。这种思想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 我们看看《红楼梦》是怎么描写怡红院的环境的——“绕院绿树掩翳”(第二十三回);我们再看《老残游记》里对济南大明湖的描写——“楼台多在树中”(第四回)。
在这种崇尚自然的古典文学作品中,树往往是作为“隐逸”的象征。然而现实却是这样的: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只要是有一块空地,人们就会把树栽种上去,然后把房屋建在这些树的旁边。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还是因为儒家思想,明末著名文人李乐在《见闻杂记》中就写道:“京师多树。每遇旷土,必植以树。” 树作为“隐逸”的象征恰好反衬了儒家思想统治下中国社会的“不自然”——每个人都必须要待在某个固定的位置上,不得越位。于是,本来应该生长在野外的树被强行“种植”在城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