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画人物?
首先,从人体结构和比例来说,西方的绘画和雕塑等作品,多是表现人体正面或者侧面半侧面的;而中国的传统绘画中,表现的是正侧面居多(多指人物画像),这和中国古代“以形写神”的美术观念有关。 “以形写神”是东汉文学家、书法家王逸在评价汉字书法时,提出来的理论。意思是说,字写得好不好,要看其是否写出了神态。而这所谓的“神”,其实就是人体的结构神韵。 要表现出人体的结构神韵,就需要从正侧面去进行描绘。
其次,从表现技法来看,中国传统的人物画,注重笔墨情趣,而“笔”多是线条(除篆书隶书的笔画外);所谓“墨分五色”、“力透纸背”,都是强调用笔线的技巧性。而从解剖学角度来说,人的正面半侧面的结构是最为稳定的,易于发挥毛笔线描的表现力。 而西方的画面,由于受到素描色彩等西画的制约的影响,很少出现像中国传统那样,单纯依靠线条来完整表达意象的情况。除非你是冷军这样的超级大神……
从美学主张来看,中西各有侧重。 西方美学,注重追求“光”“色”“立体”等,而传统的中国美学则更注重讲究“笔墨”“意趣”。所以从中国美学的角度来看,自然更偏向于选择正侧面形象来进行描绘。 以上,都是从主要方面进行的原因分析。当然,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的约束与影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