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蜜多心经书法?
我曾经在敦煌工作过二十多年,对佛教艺术特别是佛教经典有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研究。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或《般若心经》,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因本经阐述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故又称六百卷般若为母经,而此经为子经;又此经简略明了、易读易解,故又被称为“根本般若”或“简择般若”;因其内容包含三藏十二部的精华,所以又被尊为大乘佛法的总纲领与总摄法门之经中之王。
这部经典在我国流传很广,影响很大! 敦煌石窟中保存着各种书写的《心经》约200件,从西魏元祥元年(554)开始一直到明代都有发现,可见其广泛流传的情况。以唐代书写的作品居多,也有少数晚期的作品,其中以写本最多,刻本较少,摹本更少。这些作品,有的写在洞窟的崖面上,有的写在纸或绢的正面,也有的用单页纸或绢背来书写,还有的把经文镌刻在石碑上或漆于铜镜上。在形式上有楷书、行书、草书等,还有梵字真言等,各具特色。
下面,我把我认为比较精美的几种版本介绍一下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第一个要介绍的是我在莫高窟所见到的一部极为精美的《心经》手抄本,这是1977年文物工作者在63窟的窟门东侧的岩壁上发现的,这个洞窟开凿年代不详,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 这部经书的内容是用一种叫做“沙本”的书写材料写的,这种材料的原料主要是用细砂掺和胶类制成的墨糊,再用麻布做垫纸。由于沙本坚韧而不变形的特点,可以像写毛笔字一样地书写,但不易修改,所以在沙本的正面写字时,一般都要在反面打上草稿以便修改。这部经书就是打了草稿再誊抄正本,因此字迹清楚优美,没有改动的地方,而且整个书册装订的非常整齐。全篇共15行每行26个字,字数很少,这是因为每一行的结尾都空出了两字距离的位置作为下一行起笔处,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翻阅阅读。这本经书的内容完整无缺,只是有些段落因为沾了水洇了,看上去不那么清楚而已。
第二个我要向大家推荐一部由僧人自己书写的精美绝伦的《心经》抄本。它是我自己在1985年在莫高窟北区第308号洞里发现的。 在这个洞窟的门楣上画着一个供养人像,画的非常生动传神,让人看了难以忘怀。这位供养人的右臂上挽着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一叠书,这就是他要供养的佛经吧? 洞内中央有一座佛坛,上面有中心柱,东、北两侧各有一个小龛。洞外北壁的下沿还开了一个门道方便人们进出。不过遗憾的是门道已经坍塌,只剩下一些散乱的木构件。 这个洞的开凿年代约属盛唐时期。 这部经书的内容是用一种叫“黄麻纸”的材料书写的,纸面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白色浆液,这样的纸张写出来的字有一种淡淡的色泽,看上去十分悦目。全篇共10行每行约20个字左右,排列较为疏朗,显得整饬美观。这部经书的部分地方被画上了花纹,有的还涂上了红颜色作为装饰,使得经书显得更加典雅美丽。可惜的是,有的部位已经被烟火熏黑,有的地方也被虫蛀损坏,看上去不是那么完整了。
第三种要介绍的经书是一部刻印的《心经》,它是我在敦煌研究院文物研究所办公室里见到的,时间是1987年前后。 这部经书共七千多字,是宋代刻印的,虽然字体古朴,但刻工精细,版面整齐美观,很有欣赏价值。
以上这三部经书都是我在敦煌工作时亲眼见过的,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都非常值得大家去收藏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