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钱所以中国吗?
先明确一点,香港没有“币值”的说法(官方语言中根本不存在这个词语)。 香港流通的货币是纸币和硬币。1995年发行的新版人民币主币有100元、50元、20元、10元4种面值;辅币有1元、5角、1角3种面值。而香港的纸币就是100元、50元、10元3种,分别对应人民币的100元、50元、5角的纸币。
由于历史原因,1976年至1989年间,中国人民银行委托香港中国银行代发中国人民银行票款给各商业行,并负责清算事宜。当时的银行票据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从1995年开始,新版的银行票据才出现“中国人民银行”字样。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香港实行严格的通货紧缩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连续多次提加印花税,使港币的实际利率一直为负值,因此尽管港府一直在印钞,但钞票并没有贬值。相反,由于人们担心增加的税收会影响财政收入,致使钞票供不应求,出现了“钱荒”。
举个例子:如果某人在20年前存入10万元,当时汇率大约1比9,现在想取回本金和利息,按1比8计算,则本息合计18万元。但事实上,他今天只能拿到17.5万元的现金(扣除相应税费后),因为政府要增加17.5万元的税款,显然这样的“钱荒”是不存在的。 所以严格来说,香港不存在所谓的贬值或升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