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怎么分析?
中国画的“自养”功能决定了它和现代学科的分离,造成这种学科上的分离是现代性在文化上的一种表现,因为现代性所强调的科层制、方法论在传统文化中是没有位置的。当我们说起“艺术”的时候,我们所说的通常仅仅是指作为“自塑”功能的西方绘画或者音乐或者文学;同样,当我们说到“医学”的时候,我们所指的仅仅是作为“治人”功能的西方现代医学,而不会想到中医学;说到“法学”,我们想到的也只是西方的那种“纯学术”意义上的法律。但我们并没有说到“国学”,虽然,从历史上看,所谓“国学”曾经包含过“治人”的功能(如曾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包含了像中医这样的“自疗”功能。
但我们现在谈及“国学”的时候,所指的主要就是作为“自养”功能的中国传统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戏曲等等。之所以说这个功能是“自养的”,是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的品行修养,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而不是解决什么现实或具体的问题。它和作为“治人”功能的知识体系不同,后者的目标是明确地指向解决问题的(无论是否真的能够解决问题)。比如,当人们学习西方物理学的时候,目标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掌握一种工具去测量距离、速度和质量等自然界的具体问题;但学习中国传统书画时,目的似乎就暧昧得多,主要是陶冶性情,培养人对自然的感通能力。
如果说学中医是为了治病(其实很多时候也未必能治好病),学西方数学就是为了计算(实际上很多时候用不到这么精密的计算),那么学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的目的就是陶冶性情,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正因为如此,谈论中国传统文化时,主要关注的是它的审美特征(这是和作为“自造”功能的艺术相同的地方),而非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