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样的邮票值钱?

荆永泰荆永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动态的,随时代而异。但其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因素值得探讨。 中国近代邮政开始于1878年(光绪四年)开办的海关邮政,当时主要发行清廷官印的挂号信件邮简,以及加盖“海关邮政”日戳的信封和明信片。这些邮件按当时的惯例,由海关人员通过非正式的渠道带进带出,不公开出售。价格当然很便宜。 由于非公开、非自主性,这类邮件在收集上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目前能看到的一些关于中国海关邮政资料的照片,都是极为珍贵的史料。

从1904年起,清代正式建立国家邮政机构,称“大清邮政”。其业务是官方的,可以公开向社会发营业通告,接受订单,投送邮件。由于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和民国初年,政局混乱,经济疲弱,邮政系统也效率低下,再加上战乱,邮电总局曾几易其址,职工大量流失。这一时期的邮票质量很差,形制不一,面值不实,被集邮界称作“潦草票”、“丑票”。这种“潦草票”,由于是官方发行的,具有与邮政部门信誉相挂钩的特性,仍然受到集邮者的欢迎,因而销售量很大。这一时期的中国邮票,虽然质量差,但发行量一般都非常大,许多普通邮票的版本非常多,如加盖“已付邮费”、“销票证号”等字样的,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这一类“丑票”,如今看来,反而成了中国邮票中最“值钱”的一类了。

新中国成立后,邮电部延续了中国国民党的传统,大量印刷“潦草票”,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有所改进。这期间由于政治原因,中苏关系良好,苏联帮助中国建立了不少通信卫星网,中国邮电通讯能力有很大提高。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通讯能力增强了,邮局的效率并没有相应的提高,反倒因为人为的原因,使很多信件、包裹被无故延误或者丢失。这直接导致了老百姓对邮电部门的强烈不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