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有哪些装裱形式?
装裱分为两种,一种叫“镜框”、一种叫“卷轴”。 “镜框”,顾名思义就是装裱成镜框形。一般用于挂画。
常见的镜框形式有:竖式和横式。 1.竖式 又分二横线(2)、三横线(3)、四横线(4)。 二横线的特点,两边薄中间厚; 三横线的特点和二横线基本一样,只是多了一列字; 四横线是三横线的升级,比三横线再增加一列子。 因为历史原因,我国古代大多数时间处于封建社会,人们习惯把东西分成阴阳两类——左边属阳、右边属阴。古人对数字的命名也很讲究,比如1.3.5为阳数,2.4.6为阴数,而0则居中。所以,从阴阳方面考虑,最适合挂“镜框”的形式也是二横线和三横线。因为它们两边的厚度(即宽度)是一样的,而中间的厚度则有差异。这种形式可以平衡阴阳两面展示的内容。至于四横线,由于它是对称性最强的一种格式,无论多少字数,它的每行字数都一样,适合于表现内容对称性的文字内容,比如诗歌、词牌等等。 当然,也有不按这个规则做的,比如明代画家文征明就有一幅《江南春词》,这是因为他这幅作品只有十四个字,不做成卷轴的话就放不下,所以只好做了个“特例”——把四横线改成五横线。
2.横式 又分竖折(5)、斜纹(6)、扇面(7)、手卷(8)。 这几种形制的共同点是没有边框,也就是“无筋”的意思。不同的是它们的排列方式不同。
对于篇幅短小的诗词、短文可以用竖着放行的横式作品,最常见的是扇面形或手卷形。而对于篇幅较长的古文、书札等,一般都用上下左右展开的竖折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