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水缸用什么烧的?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正好看完《大宅门》第二集。 民国初年,白府刚被袁大头赏了座金矿,家底儿丰厚。为了显摆有钱,白老爷子(白景琦的爸爸)就准备给白府的大水缸安上电扇。
首先,得有个能装下电扇的水缸啊! 于是,白老爷子命人把院里最大的水缸搬走,从旁边又打了口新缸。接着,通上电,把电扇安上了。 可没过几天,这大水缸就不干净了…… 因为有电扇在,里面温度高,湿度大,正好适合蚊虫细菌等繁殖。结果,缸里滋生出了绿藻,还有小鱼小虾。
看到这里,相信题主已经明白这水缸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了吧? 其实啊,这就是个“生态瓶”。不过,里面的“山水”是仿真的、动态的。 为了显示这东西可以经久不坏,剧组还专门请了一位文物专家来鉴定。这位老兄看完之后,连声称奇,说这东西跟真似的,绝对有两千五百年历史。
其实啊,这玩意儿制作并不复杂,现代也可以用塑料、玻璃来复制出同样的效果。 那么,为什么民国时会有这么“高科技”的东西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民国时电力资源极为丰富,到处都是生产电力的电厂。再加上民用电网已经覆盖广大地区,所以,家家户户都能用到电。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电?——因为袁世凯当政时,为了“体现民生国计的重要性,以博得民主共和的美誉”,特意下令“凡有煤铁资源之地,皆须设厂发电”。 所以,民国时期不仅有电风扇,还会有电灯、电热炉等等。 随着新中国成立,全国进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后,由于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大,导致我国出现了“电荒”现象。
直到八十年代初,我家才开始用上电;而电视广播中经常报道某某地用电紧张,要拉闸限电的消息。 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互联网产业兴起,我国又出现了“电荒”现象。以至于很多人家里装了空调,却不敢开太大,还担心空调耗电量过大,影响自己家的电费单。 再后来,国家加大对电网的建设投入,逐渐解决了各地供电不足的问题,老百姓生活用电也逐渐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