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减量吗?
2018年中国发行的新邮总量是64套,67个版式;发行量最低的为《华佗》,仅1396万套(此数据来自网络),而发行量最高的是《红楼梦》第四部曲,高达5233万。 2019年到现在为止发行的《儿童游戏》和《邮政用品》两套新邮,数量都很少,只有几百万套。 但是!这里有两个但是啊!千万别小看这两个“但是”,它们可以颠覆你的一切认知。
第一、“但是”里面所说的“新邮”是指“纪念邮票”“特种邮票”,也就是小型张、小全张、套票以外的所有邮票,这些邮票被“但是”抛弃了,请参考下面这张清单—— 是不是被震惊到了?这么多票种被“但是”无情抛弃。
第二、这里所说的“减少了15%左右”,其实指的是“在任期间,所发新邮的总量比前任减少15%左右”——请注意,是“在任”不是“上任”,是“新邮”不是“邮品”。这个15%的量到底是多少呢? 按2017年的量算,大概相当于2.6万个普通邮筒能装下的信件的数量。如果考虑邮件的增长情况,这个数量的五分之一应该能装进一个普通的信箱里。 所以我说这个量是很“可观”的。
另外说一下减量的标准问题,我看到有人把“面值”作为衡量标准,比如一套邮票的面值是1.5元,而另一套邮票的面值是5角,前者明显比后者“量少”。 这个计量单位是有问题的——无论你是否喜欢集邮,无论你对于邮票的认识是什么,“面值”都不是个适合用来衡量邮票的量级单位,因为面值代表的只是一种“价格”的概念而已。 我想表达的“减量”是,这套邮票比那套邮票多了几个图符、图案有没有变化、字码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