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好还是带翡翠好?
题主的问题其实涉及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玉石,即白色系玉器和绿色系玉器,那到底哪种更值钱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什么颜色的玉,其价值评判的依据都是一致的。影响玉的价值因素无外乎如下几点:
1. 材质:指玉的质地、结构;
2. 工艺:指雕刻、打磨、抛光等工艺流程;
3. 造型:这里包括造型的设计和整体的比例协调程度。 在以上三点因素中,材质是第一位的,它决定了一块玉的基础价位;其他两点因素则是在此基础上,对玉价值的影响力大小有所区分。 如果仅从价值评判的因素来看,颜色似乎并不该成为影响价值的重要因素——无论是黑色、白色或是绿色,质地上好的玉石,价值本就该相差无几。但问题在于,人的主观审美是会随时空而变化的,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或社会环境中,某种特定的颜色的玉石可能会受追捧而价值水涨船高。
比如在清代,由于皇室对碧绿浓艳之色的钟爱,使得满绿碧玉值高价;又因皇帝推崇禅学,所以在雍正、乾隆时期,佛教色彩较浓厚的人像玉器也受到喜爱,例如雍乾时期的白玉观音立像均作大尺寸,形象丰满端庄、慈祥和蔼,现在这种造型的白玉观音立像依然深受欢迎并且价格不菲。 现在时间过去了二百多年,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审美取向更是与以往迥异。此时再来看先前那个“颜色不会作为直接影响价值因素”的判断,就会发现它已经不再成立。因为现在的人对于白色的认可度已然不及当年,尤其是在珠宝业中,“一白遮百丑”的说法更是被奉为真理,因此白玉石器的价值显然是不及当年的。这跟白玉自身品质的好坏毫无关系,只因人们偏爱纯色,而嫌弃“杂色”(这里特指向内的杂质)。 所以,答案已经很明白了,从保值的角度来讲,买纯色的玉石肯定没错!但在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一点是,虽然杂色可能廉价,但并不代表着有杂色的玉石就一文不值,有些特殊的品种,比如黄龙玉中的黄蜡皮、鸡油黄以及青田石中的青花,虽然带有明显的色素沉积,但其价值却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