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蒙头料值得赌吗?
题主说的应该是“盲料”,而不是“蒙头料”。这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意义却不同。 “盲料”,行话叫做“无底货”或者“没开过光的佛公”,是指没有经过任何抛光打蜡,也没有开过光的翡翠原料或原石。这样的翡翠没有底色,全凭外皮上的沙粒感判断其颜色、种水;如果没有明显的外皮(俗称“丑女”)或者外皮被磨平了,那就只能靠切出来再看效果了。这种购买方式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很大,被称为“赌石”。
当然,如果切出来达到预期效果,那么这个“赌石”就是成功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前的老坑玻璃种满绿翡翠镯子。 不过大部分情况下,“赌石”都是要爆掉的——切出来全是干巴巴的石头,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损失惨重。因此很多人都说“赌石”是“十赌十输”。
“蒙头料”指的是没有打开包装,或者打开包装后没有露在外面,完全被一层薄膜覆盖着的翡翠原料或原石。这种翡翠同样无法判断颜色和种水,如果要买的话需要揭开那层膜才能知道。由于需要揭开这层膜,而且可能很多商家都会把最差的品种留在最后揭,所以“蒙头料”也被称为“捂着不揭”。 与“盲料”不同的是,“蒙头料”有可能存在“第二春”——通过人工方式改变原有品质。比如说原来的是豆种的,经过处理之后变成了糯种;原来的是灰底的,经过处理之后变成了绿色。不过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少部分低档次的“蒙头料”中。
不管是“盲料”还是“蒙头料”,都有可能是“败絮其中”,也可能是“金玉其外”,只有切开以后才能知道。对于外行人来说,分辨其中的区别并不是难事,只要仔细观察就能看出破绽。但对于行内人来说,想要辨别其中真正的优劣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仔细观察、推敲。
所以说,用“盲料”或者“蒙头料”来比喻一些不明真相而胡乱投资的事情是很贴切的! ——————————————————————— 我写过一篇关于“赌石”的文章,在知乎发出来以后遭到同行灭口……嘿嘿嘿,于是我就删了。不过我截图留了底,随便找了一张…… 如果有人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再写一篇专门解释“赌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