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染色怎么鉴定?
“种”是翡翠原生色彩的概念,而“色”则是后天赋予的。 鉴定是否注色,只需判断其形成的原因即可。 如果是天然色泽,那就是上好的“玻璃种”、“冰种”或者糯种;如果带有荧光(荧光即表面反射的光线),那就更好了,这是种老的表现之一。 如果颜色是渗入内部的,那即是“石皮”,也叫“黄盐砂”或“黑盐沙”,这种注色的方法很常见。 但如果染入表皮的颜色过于鲜艳且多浮于表面,那么就有可能是造假。 因为自然界中的原色翡翠是非常少的。
如果表面颜色与内部颜色反差较大,也就是行话说的“外深内浅”,那也是假的。因为自然色的翡翠在表面和内部应该有着自然的过渡变化。 当然,最准确的方法还是将切出的片料送至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成分分析。 但是如果购买到的是成品的话,又该如何分辨呢? 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人工注色需要浸泡染色剂,而天然的色泽则不需要。 所以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天然光泽下的翡翠表面会有细微的荧光,而人工注色的则会显得暗淡无光。
当然,这个微小的细节很容易被人忽视,我们可以把翡翠放在白色背景下拍摄一张照片,再用放大镜仔细观看。 通过观察颜色的分布情况也可以辅助判断。如果是天然色泽,那么绿色会呈丝状或条纹状分布,而染料一旦浸入晶体间隙,就会呈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