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坑翡翠就好吗?
“老坑”是一个俗约,没有科学性,属于行内的约定俗称。因为老矿开采时间较早,原料出产量较少,所以料子比较细;新厂开采时间较晚,原料出产量较多,所以料子相对粗一些。 但是不能以偏概全,并不是全部的老坑都比新矿好,也不能说所有的新矿都比老坑差。
在行业内,人们用“新老”来形容翡翠原石的外皮,区分其来源,但是这样的说法并不严谨,因为影响翡翠品质的因素很多,老坑、新坑只能算其中一个因素罢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同样是一块地里的两块石头,一块由于先被打出来,称之为“老坑”,另一块后被打出来,叫做“新坑”,那是不是就可以说老坑的质地比新坑的好呢?不一定!决定石材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水头、杂质、颜色等等都至关重要。
当然,也不能说老坑就比新坑差,这显然也是不对的。就像我刚才举的那个例子,如果第一块石头的杂质多一点,而第二块的杂质少一些,那是不是可以说第二块更好呢? 再举个例子吧——同样是老坑,有得种水一般,有的种水长,我们通常把种水好的叫“老坑玻璃种”,把种水长一点的叫做“老坑糯种”。 所以说,老坑和新坑只是对翡翠原石的粗略分类,并不能完全代表翡翠的品质。
老坑翡翠与新坑翡翠相比较,其主要特点在于透明度一般较好,有些呈半透明或透明状态。由于“老坑玻璃种”翡翠十分罕见,即使不是行家也不会贸然买“老坑”,往往只是在行家鉴定真品时偶尔提及。在翡翠界流传着“老坑翡翠好,玻璃翡翠如油”的说法,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坑翡翠都具有“水头足,玻璃翠”的特点,老坑翡翠并非没有石纹,并非没有干白,只是其内部结构相对细腻和透明,肉眼看不到而已。而新坑翡翠有干白水白之分,并不是只有干白和冰种,同样也有玻璃状的。所以老坑翡翠并不就是最好的翡翠。
老坑的概念是相对新坑的概念而言的。新坑开的时间短,老坑开的时间长:老坑形成的年代久远,新坑形成的年代较近;老坑经过充分的风化和各种地质作用,翡翠性质、结构都比较好,质地细腻、水头容易变好,新坑翡翠反之;老坑翡翠的矿山规模一般较小,大多都是零星分布,新坑翡翠的矿山规模一般较大,大多是矿脉产出。
老坑翡翠、新坑翡翠是指开采时间而言,新坑翡翠经过充分的地质作用,结构也很好,因此,不能单凭开采时间的早晚来判断翡翠的优劣,例如老岫玉就比新翡翠好。